<blockquote id="riauq"><th id="riauq"></th></blockquote>
<div id="riauq"><label id="riauq"></label></div>
<ul id="riauq"></ul>
    •  
       
      健康教育
      護理園地
      專家答疑
         當前位置:首頁>健康教育


      帶孩子看病請記住這幾點

      字體【    發(fā)布時間:2017-10-22    文章來源:
       

      首先是觀念上的改變,孩子生病意味著什么
      1、孩子生病某種意義上講是好事,比如發(fā)燒,是因為身體受到了病菌的侵害,免疫機能抵抗產生的體溫升高,如果孩子受到侵害卻不發(fā)燒,那才是有問題。
      2、孩子之前不怎么生病,結果一上幼兒園就老生病是怎么回事?
      那是因為之前保護的太好了,沒有機會受到病菌的侵害,免疫力也就沒有得到提升,一旦上幼兒園就會反復的生病。
      3、孩子從母體出生是不帶任何病菌的,生病是必然現(xiàn)象,一定要通過生病免疫力才會提升,長大后才會不容易生病。
      一到醫(yī)院就化驗查血是錯誤的
          家長在孩子生病后,往往都慌了神,只知道著急上火,一去到醫(yī)院就是化驗查血,這個是完全錯誤的。
      1、化驗檢查都是輔助作用,真正做診斷的是醫(yī)生。
      2、化驗往往不準確,比如發(fā)燒了馬上驗血,因為發(fā)燒沒多久,身體還沒有做出充分的反應,查血根本就查不出來什么。
      3、所有的化驗都是體外化驗,跟人體內差別很大,只能起很小的輔助作用,特別是測血鈣、骨密度之類的,離開人體都不是原來的樣本,完全測不出任何結果。
          孩子頭上出汗根本不是缺鈣癥狀,那是因為孩子的皮膚跟成人不一樣,毛孔打開的少,只在腋窩、腿窩、頭部容易出汗,完全是正常現(xiàn)象。
      家長在等待看診的過程中,可以仔細回憶一下孩子的發(fā)病過程
      1、準確敘述發(fā)病時間,不要自己都沒搞清楚,就是著急,要平復自己的情緒。孩子生病真沒什么大不了,國外的醫(yī)生門診都是提前三天預約的,除非是急診,而發(fā)燒、咳嗽這些都不算急診。
      2、家庭中其他人有沒有類似的疾病,比如感冒、過敏等。
      3、要告訴醫(yī)生孩子的主要癥狀,就是一眼就看到的癥狀,發(fā)燒、咳嗽跟咳嗽、發(fā)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,治療也會不同。
      4、疾病變化趨勢,比如說,如果先發(fā)燒,然后咳嗽了,其實是在好轉,而不是加重了。比如發(fā)燒不要說好燙,要說體溫多少度,這是量化;拉肚子幾天,要說具體的天數,不要說經常腹瀉。
      去看醫(yī)生帶上寶寶吃過的藥,而不是開新藥讓孩子重新以身試驗
          告訴醫(yī)生,孩子沒吃藥是什么反應,吃完藥后是什么反應。去看醫(yī)生最好帶上寶寶吃過的藥,有沒有效果,醫(yī)生一看就能明白。之前吃什么藥有效果,現(xiàn)在還可以繼續(xù)吃,而不是又重新開新藥,讓孩子重新以身試驗。
      1、不要描述說,我的孩子老不吃飯,我的孩子老感冒,這些都是虛詞,醫(yī)生無法判斷。
      2、孩子生病的過程可以用數據記錄下來,而不要過多的寫自己的心情,跟醫(yī)生描述也是同樣,不要一直宣泄自己的情緒,讓醫(yī)生無從判斷。
      3、客觀敘述,而不是自己下判斷,“我覺得孩子怎么怎么樣”,并不一定準確,要讓醫(yī)生來做判斷。其實有時候不是孩子有問題,只是孩子的表現(xiàn)沒有達到大人的預期,就認為孩子生病了,其實孩子都是正常的。
      判斷一個孩子是否生病、生病是否嚴重有以下幾點
      1、吃喝是否正常,精神狀態(tài)好不好,睡眠狀況,便尿情況。
      2、哇哇大哭的孩子往往不嚴重,而不哭不鬧、看起來很“乖”的孩子,往往更嚴重,因為他已經沒力氣哭鬧了,精神狀態(tài)好壞,是衡量孩子病情是否嚴重的一個標準。
      醫(yī)生們初診的出錯率是很高的,因為不了解具體的情況,比如手足口病,初診幾乎無法判斷,并不是醫(yī)術高低的區(qū)別。
      所以:
      1、不要一直給孩子換醫(yī)生,一次沒看好,就認為這醫(yī)生不行,馬上換醫(yī)生看,如此下去,每次給孩子看的醫(yī)生都是初診,診斷準確率都是不高的。
      2、復診非常必要,因為有了初診的經驗,同一個醫(yī)生可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,并且第二次看同一個醫(yī)生,其實醫(yī)生自己也會很有壓力,會更仔細給孩子看。
      孩子生病到好的過程是一個曲線,需要一定的時間
      1、父母要做的不是馬上把癥狀壓下去,沒癥狀自己就安心了,其實很多時候疾病還在。比如發(fā)燒,不超過38.5攝氏度完全沒有必要吃退燒藥,打針,所有的退燒藥都只是讓體溫退下來,并不能殺滅病菌,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,反而對身體有損傷。
      2、家長們認為的“最佳治療”往往是希望“藥到病除”,要知道疾病的本質是有一個過程,表面的癥狀消失了,往往不是真的恢復了健康,很多人都見不得孩子發(fā)燒、咳嗽,希望孩子馬上就能好,這是不對的,適宜治療才是更好的方法。
      3、除了腦膜炎之類的發(fā)燒,其他都不會讓孩子“燒壞腦子”,超過39攝氏度的退燒,只是為了防止孩子高燒驚厥。

        版權所有:洛陽新里程醫(yī)院 豫ICP備2024054639號-2           人才招聘 | 院長信箱
      地址:洛陽市澗西區(qū)景華路西端 服務電話:0379-63084158  
      特別聲明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作為疾病診治依據。本站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,請速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
       
      豫公網安備41030502000754
      中文字幕vs熟女,亚洲无码高清H片,国产真实老熟女无套,亚洲综合久久综合网
      <blockquote id="riauq"><th id="riauq"></th></blockquote>
      <div id="riauq"><label id="riauq"></label></div>
      <ul id="riauq"></ul>